4新闻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动态  -> 新闻中心

铝合金铸造厂家说一下关于铝合金铸造表面氧化严重如何解决?

文章出处: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:东莞市剑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发表时间:2025-08-25
  ​铝合金铸造表面氧化严重,本质是铸造过程中(熔炼、浇注、冷却)或后续处理(如热处理、存放)中,铝与空气、水汽、杂质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过厚氧化层(主要成分为 Al₂O₃,正常氧化层厚度≤5μm,严重时可达 20-50μm),不仅影响外观,还可能导致后续加工(如涂装、焊接)附着力下降、尺寸精度偏差。下面,铝合金铸造厂家小编介绍一下相关内容:
铝合金铸造厂家
一、源头预防 —— 从铸造全流程减少氧化产生(最根本)
源头预防的核心是 “隔绝铝与氧气 / 水汽的接触”“控制温度与时间,减缓氧化反应速率”,覆盖熔炼、浇注、冷却、热处理全环节,是解决氧化问题的关键:
1. 熔炼阶段:减少铝液氧化(避免 “浮渣” 产生)
优化熔炉与保护方式:
淘汰普通 “开放式电阻炉”,改用 “密封式中频感应炉”(炉体密封性≥95%),并通入 “惰性气体保护”(如氮气、氩气,纯度≥99.99%),控制炉内氧气含量≤0.5%(氧气含量每降低 0.1%,氧化渣量减少 15%);
若无法改炉,可在铝液表面覆盖 “熔剂保护”(如 RJ-2 型精炼熔剂,加入量为铝液重量的 0.3%-0.5%),熔剂会形成 “液态保护层”,隔绝空气与铝液接触,同时吸附氧化渣(定期打捞浮渣,每 30 分钟一次)。
控制熔炼温度与时间:
铝液熔炼温度严格控制在 “680-720℃”(Al-Si 系合金),避免超 750℃(温度每升高 50℃,氧化反应速率提升 2-3 倍);
熔炼时间压缩至 “1-1.5h”(从装料到出铝),避免铝液长时间暴露(停留时间每增加 30 分钟,氧化层厚度增加 8%-10%)。
精准配料,减少杂质:
原材料选用 “高纯度铝锭”(Al 含量≥99.7%),避免废铝中混入 Fe、Cu 等杂质(Fe 含量超 0.8% 会加速氧化,形成 Fe-Al 化合物,附着在表面加剧氧化);
配料时加入 “细化剂”(如 Al-Ti-B 中间合金,加入量 0.1%-0.2%),细化晶粒的同时,减少晶界氧化(晶粒细化后,晶界面积增加,氧化分散性提升,避免局部厚氧化层)。
2. 浇注阶段:避免铝液在流动中氧化
优化浇注系统与保护:
采用 “底注式浇注系统”(铝液从铸件底部注入,避免从顶部冲击空气),并在浇口杯内放置 “挡渣网 + 纤维过滤片”(过滤精度≤20μm),拦截氧化渣进入型腔;
对高要求铸件(如航空、汽车精密件),采用 “真空浇注”(型腔内真空度≥0.09MPa),彻底排除空气,从根本上避免铝液与空气反应(真空浇注可使氧化层厚度控制在≤3μm)。
控制浇注速度与温度:
浇注速度按铸件厚度调整:薄壁件(<5mm)5-8kg/s,厚壁件(>20mm)2-3kg/s,避免速度过慢(铝液在浇道内冷却,表面氧化后随液流进入型腔);
浇注温度比熔炼温度低 10-20℃(如熔炼 720℃,浇注 700-710℃),既保证流动性,又减少高温氧化时间。
3. 冷却与清理阶段:避免铸件二次氧化
及时冷却与表面防护:
铸件开箱后(温度降至 300℃以下),立即转移至 “干燥通风环境”(湿度≤60%,温度 20-30℃),避免在潮湿车间存放(潮湿环境中,铸件表面水汽会与 Al 反应生成 Al (OH)₃,形成疏松氧化层);
对暂不加工的铸件,开箱后 24h 内喷涂 “临时防护剂”(如水性防锈剂,膜厚 5-10μm),隔绝空气与水汽,避免二次氧化。
优化清理方式:
替代传统 “钢丝刷、砂轮打磨”,改用 “高压水枪清理”(水压 15-20MPa,水温 20-30℃)或 “喷砂清理”(用石英砂,粒度 80-120 目,风压 0.4-0.6MPa),避免硬质工具破坏表面氧化膜(破坏后暴露新鲜铝面,易二次氧化);
清理后若需存放,立即进行 “钝化处理”(如铬酸盐钝化,膜厚 2-3μm),形成稳定钝化膜,提升耐氧化性(钝化后在空气中存放 3 个月,氧化层厚度仅增加 1-2μm)。
4. 热处理阶段:控制高温氧化(关键针对需热处理的铸件)
热处理炉加装保护系统:
对箱式炉、井式炉,加装 “氮气保护装置”(氮气流量 5-10m³/h,确保炉内氧气含量≤0.3%),或采用 “真空热处理炉”(真空度≥0.095MPa),避免高温下(400-550℃)铸件与空气反应;
若无保护气氛,可在炉内放置 “铝箔包裹的纯铝块”(铝块重量为铸件总重的 5%-10%),纯铝块优先与炉内氧气反应,间接保护铸件(铝块氧化后形成的 Al₂O₃会附着在炉壁,不影响铸件)。
优化热处理参数与冷却:
升温速率控制在 30-50℃/h(避免铸件内外温差大,导致局部氧化不均),保温时间按标准上限缩短 10%-15%(如 A356 合金固溶保温 4h,可缩短至 3.5h,减少高温氧化时间);
热处理后快速冷却(如水淬、水雾冷却),使铸件迅速从高温区(>300℃)降至 150℃以下(高温区停留时间每减少 30 分钟,氧化层厚度减少 10%-15%)。
二、后端修复 —— 去除已产生的过厚氧化层(应急处理)
若源头预防未到位,铸件已出现过厚氧化层(>10μm),需通过 “化学清洗” 或 “物理清理” 去除,同时确保不损伤铸件基体,具体方法按氧化层厚度与铸件精度选择:

氧化层厚度 修复方法 操作流程 适用场景 注意事项
薄氧化层(5-10μm) 化学酸洗(温和型) 1. 酸洗溶液:10%-15% 硝酸(HNO₃)+ 0.5%-1% 氢氟酸(HF),常温;
2. 浸泡时间:5-10 分钟(期间轻轻搅拌,确保均匀);
3. 后处理:取出后用纯水洗 3 次(每次 2 分钟),再用热风(60-80℃)烘干 精密铸件(如仪器零件、汽车传感器外壳),表面要求高(Ra≤1.6μm) 1. HF 浓度≤1%(避免腐蚀基体,浓度超 2% 会导致铸件表面出现麻点);
2. 严格控制时间(超 15 分钟会溶解基体,尺寸偏差>0.05mm)
中厚氧化层(10-20μm) 化学酸洗(强化型)+ 钝化 1. 酸洗溶液:15%-20% 硝酸 + 1%-2% 氢氟酸 + 0.3% 缓蚀剂(如乌洛托品),温度 40-50℃;
2. 浸泡时间:10-15 分钟(定期检查,直至氧化层完全去除,表面露出金属光泽);
3. 钝化处理:酸洗后用 5%-8% 铬酸钾溶液浸泡 5 分钟,纯水洗后烘干 结构件(如电机壳、支架),表面精度要求中等(Ra≤3.2μm) 1. 加入缓蚀剂(减少基体腐蚀,缓蚀率≥90%);
2. 酸洗后必须钝化(避免新鲜铝面二次氧化,钝化后耐盐雾时间≥48h)
厚氧化层(>20μm)/ 夹渣型氧化 物理清理(喷砂)+ 化学酸洗 1. 喷砂预处理:用棕刚玉砂(粒度 60-80 目,风压 0.6-0.8MPa),去除表面疏松氧化层与夹渣;
2. 化学酸洗:按 “中厚氧化层” 方案处理,浸泡 8-12 分钟;
3. 后处理:纯水洗 + 烘干 + 钝化 粗糙结构件(如工程机械底座、大型支架),表面精度要求低(Ra≤6.3μm) 1. 喷砂时控制距离(喷嘴距铸件 150-200mm),避免冲击力过大(>0.8MPa 会导致铸件变形);
2. 喷砂后立即酸洗(间隔≤2h,避免喷砂后表面二次氧化)
局部氧化斑(小面积,<50mm²) 手工清理 + 局部钝化 1. 手工清理:用细砂纸(400-600 目)轻轻打磨氧化斑,直至露出金属光泽;
2. 局部酸洗:用棉签蘸取 10% 硝酸溶液,擦拭打磨处,停留 3-5 分钟;
3. 局部钝化:用棉签蘸取 5% 铬酸钾溶液,擦拭后用纯水擦净,晾干 铸件局部氧化(如浇注口附近、清理遗漏处),需保留整体精度 1. 砂纸粒度≥400 目(避免打磨出深划痕,划痕深度≤0.02mm);
2. 局部酸洗后必须擦净(残留酸液会导致局部腐蚀)
三、长期管控:建立氧化防控标准(避免反复出现)
解决铝合金铸造表面氧化,需长期管控而非单次修复,建议建立以下标准:
原材料标准:明确铝锭纯度(Al≥99.7%)、废铝杂质含量(Fe≤0.5%、Cu≤0.3%),每批次原材料需提供成分检测报告;
工艺参数标准:制定《熔炼 - 浇注 - 热处理氧化防控参数表》,明确各环节温度(±5℃)、时间(±10 分钟)、保护气氛要求(氧气含量≤0.5%),并张贴在设备旁;
检测标准:
熔炼阶段:每炉铝液检测 “氧化渣含量”(≤0.3%),用 “金相显微镜” 观察氧化渣大小(≤50μm);
铸件成品:每批次抽检 5%-10%,用 “涂层测厚仪” 检测氧化层厚度(≤8μm 为合格),用 “表面粗糙度仪” 检测表面 Ra(≤3.2μm);
人员培训:定期培训操作人员(每月 1 次),重点讲解 “氧化成因与防控要点”(如熔炼时氮气保护的开启时机、酸洗时的时间控制),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氧化。

服务热线 136 1279 1700

邮箱:2250718031@qq.com

地址:东莞市常平镇苏坑村南向工业园路3号

手机网站 手机网站 扫一扫
微信咨询 微信咨询 扫一扫
东莞市剑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访问量: 技术支持:东莞网站建设 【后台管理】【GMAP】 备案号:粤ICP备2023072321号
关键词:铸造厂、铸铝厂、东莞铸造厂、深圳铸造厂
扫一扫添加微信
404 Not Found

404 Not Found


nginx